
在德国如何避免被盗、被骗与信息泄露:留子的安全防护全指南

一、随身物品安全
日常生活中,尤其在地铁、公交、热门景点和大型活动场所,要高度警惕随身物品丢失或被盗。
- 使用防盗背包:拉链隐蔽、可锁设计,背包尽量贴身背在前面;
- 钱包加装防盗链:连接到衣物或包内部,防止被“顺手牵羊”;
- 手机不放裤兜外侧:柏林、科隆等地常见手机被抢,尤其是刷手机时被“骑车党”抢夺;
- 人多或上下车时不分神:扒手往往趁你推行李、找票时动手;
- 在咖啡馆或图书馆:不要把手机、电脑随意放在桌边,离开时务必带走。
二、网络安全
在德国使用网络时,需注意账号安全与数据隐私。
- 安装并使用正规VPN:避免在不安全Wi-Fi下使用网银、学校平台;推荐使用有口碑的VPN(如NordVPN、Surfshark);
- 避免连接未知 Wi-Fi:机场、车站、商场的公共Wi-Fi不安全,谨慎使用;
- 不随意扫描来路不明的二维码:如路边广告、陌生人发的图片,避免进入钓鱼网站或病毒页面;
- 网购时认准正规平台:推荐使用Amazon.de、MediaMarkt、Otto等主流网站,警惕Facebook/Instagram等平台的诈骗店铺;
- 所有密码都开启两步验证(2FA):邮箱、银行、学校账户等重要账户都要保护好。
三、金钱交易慎重
金钱交易是诈骗高发环节,要坚决避开所有“非官方”路径。
- 只通过正规平台或线下签约付款:如学校官方收费、住房合同、银行转账等;
- 租房押金需签署合同,并确认收款人身份合法;
- 避免提前付款:例如“先转300欧才能发offer”“需先交定金才能预约看房”都是高风险;
- 校内/微信群交易请线下当面交易或使用中介平台(如eBay Kleinanzeigen请查看交易评分);
- 涉及银行、学校、签证类费用,务必向学校或中国驻德使馆确认支付方式。

四、信息保护
在德国,身份信息一旦泄露,可能被用来注册电话卡、贷款、骗取福利等,后果严重。
- 不随意提供:银行卡号、身份证号码(尤其是国内身份证)、护照照片等;
- 不在社交平台公开学生证、签证页、火车票等含个人信息的图片;
- 接到不明电话/短信要保持警惕,不轻信“银行锁卡、包裹问题、海关扣押”等说辞;
- 遇到诈骗邮件、短信要学会识别格式(如奇怪的邮箱地址、语言不通顺等)并举报删除;
- 对于学校平台、银行账户等,密码定期更换且不要共用同一密码。
五、下载本地安全实用App(建议出国前就装好)
安全相关
- Katwarn / NINA:德国政府推送紧急警报系统(自然灾害、突发事件)
- 112 Notruf App:一键拨打112德国通用紧急电话,可选择语言、自动发送定位
出行导航
- DB Navigator:德国铁路官方App,查火车、地铁时刻,购票、接收改签信息
- BVG Fahrinfo:柏林公共交通App,实用且实时更新罢工与地铁运营状况
- FlixBus:德国长途汽车平台,适合中长途出行
实用类
- Doctolib.de:看病预约平台,部分城市支持英语或多语种医生
- Too Good To Go:超市/面包店打折食物,环保又省钱
- Nebenan.de:实名邻里社交平台,可查找周边房源、跳蚤市场或社区活动
- Packstation App(DHL):德国常用自助取件平台,网购必备
*文中的图片链接素材来源于网络,一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©
0条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