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留德必看!诈骗预警信号及典型案例解析!
在德国生活,虽然整体治安不错,但各种针对留学生、华人的诈骗花样层出不穷。骗子们有时假冒学校、银行或官方机构,有时冒充熟人、群友,以租房、快递、奖学金、兼职等为名下套。有些看起来很正规,有Logo、有签名,甚至发来的德语邮件排版严谨,但其实都是精心设计的陷阱。提前知道这些套路,出手前多确认一步,就能守住钱包、账户和个人信息,让留学生活更安心。

一、非官方联系方式联系你
骗子常绕开官方通道,使用:
- WhatsApp、Signal 等工具假冒校方或银行
- Outlook、Gmail 等个人邮箱伪装官方邮件
- 社交平台上的中文私信(微信/微博)
👉 提醒:正规机构通常使用带有官方域名的邮箱(如 @tu-berlin.de
、@student.uni-frankfurt.de
)进行联系。
二、预付款诱骗 + 验证码窃取
常见诈骗理由:
- “预缴税务押金才能拿奖学金”
- “打钱预定房子,先锁定不退”
- “发我验证码帮你申报退税/办理手机号”
🔔 提醒:不提供验证码、不提前转账给个人账号,尤其是IBAN或Revolut等陌生账户。
三、用“紧急”制造心理压力
诈骗常见催促话术:
- “房子今天下午前定掉”
- “不交税会影响学签”
- “德国邮政今天不回复就销毁你的包裹”
🔔 提醒:德国大部分流程是缓慢而严谨的,凡是“今天必须回复/付款”的都需警惕。
四、语言障碍 + 法规不清楚
利用你不了解德国流程、看不懂德语:
- 税务局邮件全是德语,无法确认真伪
- 银行合同附加条款多,看不懂就签
- 疑似“海关”电话说有包裹未申报
🔔 提醒:可通过校方、华人组织或懂德语朋友协助查证,不懂的内容不要单独处理。
五、假冒身份,骗取信任
骗子伪装:
- “DAAD”发奖学金通知(冒用Logo和字体)
- “德国海关”假冒电话要清关费
- 盗用微信群好友头像发红包链接
- 伪装中国大使馆/德国警察来电恐吓
🔔 提醒:德国官方不会通过电话或微信收款,遇可疑情况尽快挂断,主动联系核实。

六、实际案例(德国)
案例 1:微信换汇被骗
华人小李加入柏林留学生群,群友“学姐”介绍一个“高汇率安全换汇人”,称“支付宝转账秒到IBAN”。小李转账2000欧后,对方失联,微信被封。
案例 2:假冒DAAD邮件
一名学生收到“daad.de”仿冒网站发的奖学金通知,要求缴纳150欧“文件翻译+邮寄费”,并附有德国银行账号。实际 DAAD 官网无任何费用收取,该邮件是假冒的。
案例 3:电话诈骗冒充海关
中国留学生接到德语电话,称其快递未报关,需立即缴纳350欧罚金,并用中文语音提示“立即支付”。学生用银行卡转账后,才发现没有任何包裹。
案例 4:假冒亚马逊客服的“退款骗局”
小王在德国某高校留学,接到“亚马逊”客服电话,称他账户存在“异常消费”,将协助退款并要求他下载 TeamViewer 软件进行远程协助。
“客服”随后引导其登录网银界面,趁机转走账户内近 3000 欧元资金。直到发现账户被清空,小王才意识被骗。
案例 5:假兼职 + 提现任务诈骗
小李在微信群里看到“华人兼职”信息,加微信后被拉入群,称完成点赞转发、收款返现等“任务”即可获取佣金。
前几次任务确实拿到几十欧元,随后被要求“垫付任务金”,称完成后连本带利返还。小李一共转账 1200 欧元后发现群已解散,人去楼空。
*文中的图片链接素材来源于网络,一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©
0条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