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德国反诈第一步之识别常见风险类型
德国整体治安较好,但诈骗案件手法多样、不断翻新,尤其是面向初来乍到的留学生与旅居华人,务必要提高警惕!

一、本地诈骗(主要面向全体在德人员)
人身与财物安全类
- 街头盗窃:在柏林、慕尼黑、法兰克福等大城市,地铁、商场、车站周边为盗窃高发区域。背包拉链被拉开、手机被抢走等情况时有发生。
- 假警察/假查票员:诈骗者穿制服假扮警察或交通查票员,要求出示证件、钱包,并趁机偷窃财物。
- “滴水骗局”:诈骗者故意弄湿你的衣物,借口帮忙擦拭分散注意力,同伙趁机盗窃。
- 餐厅“换钱骗局”:诈骗者进店借口换零钱或借电话,趁你不备顺手牵羊。
电信 & 网络诈骗
- 快递钓鱼短信:冒充 DHL、Hermes 等快递公司发短信,提示“投递失败”并附带钓鱼链接,引导输入信用卡信息。
- 税务诈骗:冒充 Finanzamt(德国税务局)来电/发邮件,称退税/补税需要填写银行卡资料。
- 假警局电话:来电显示为“Polizei”,称你卷入案件、洗钱或护照异常,要求提供个人信息甚至付款保释。
- 网购诈骗:在 eBay Kleinanzeigen、Facebook Marketplace 上以极低价格售卖商品,骗取转账后拉黑。
- 冒充熟人索钱:WhatsApp、Instagram 等社交平台上冒充朋友、导师、亲属,以紧急名义借钱。
房屋与消费陷阱
- 假房源诈骗:在WG-Gesucht、eBay Kleinanzeigen等平台发布低价房源,诱导缴纳定金、看房费、预约金后消失。
常见特征:
- 房东拒绝视频通话或见面
- 要求提前通过银行/加密货币付款
- 合同不正规、无中介保障
- 假银行短信/网站:冒充Sparkasse、Deutsche Bank等银行发来短信链接,页面高度仿真,骗取登录信息。
- 旅游门票骗局:假网站售卖博物馆、景点门票或演唱会票,支付后收不到票且无法退款。

二、华人诈骗(多针对在德华人)
电信 & 网络诈骗
- 高汇率换汇:在微信、豆瓣小组、微信群等发布“高汇率换汇”信息,骗取汇款后消失。
- 冒充亲友借钱:微信号被盗或冒充熟人,请求转账“救急”或“缴纳学费”。
情感诈骗 / 社交媒体骗局
- 交友诈骗:在小红书、微博等平台结识后建立感情,要求投资虚拟币、参与刷单等。
- 婚恋陷阱:通过婚恋APP或社群寻找“对象”,引导对方不断转账示爱或“投资共同未来”。
消费陷阱
- 刷单返利骗局:假冒淘宝、美团欧洲分部等名义,让你先垫资刷单,前几单返现,后面卷款跑路。
- 学生卡/票务欺诈:售卖已失效或盗刷来的德国学生票、Semesterticket,购后被查风险极高。
- 退税中介骗局:冒充正规退税机构,骗取手续费或盗取护照、银行卡信息。
*文中的图片链接素材来源于网络,一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©
0条评论